在台灣習俗裡每年立冬需「補冬」,薑母鴨、羊肉爐是常見的傳統食材,不過國內有研究發現,食用薑母鴨與羊肉爐補湯後的1分鐘,血壓都會飆升,但前者因為有添加酒,血壓恐飆高16.6%,平常血壓控制差者要特別注意;而飲用500C.C.補湯70分鐘後,因為補湯中的當歸、黃耆等藥材作用,平均血壓可下降6%,顛覆一般民眾對喝補湯血壓會增高的觀念。
其中以食用前有添加米酒料理的薑母鴨造成的血壓變化程度最高,楊俊毓說,食用薑母鴨之後最高收縮壓與70分鐘後相比,呈現16.6%的震盪,羊肉爐組則是上升10%。他解釋,因為薑母鴨有加入米酒,酒精作用使得血壓在飲用後1分鐘瞬間飆升,這對有血壓病史、但血壓卻控制不穩定者十分不利,應注意補湯攝取量。而羊肉爐補湯則是受到熱湯影響,但因為沒有添加米酒,所以對血壓的影響沒有薑母鴨高。
爸爸媽媽要把吃飯的主權還給孩子,讓他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千萬不要把一盤滿滿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這樣寶寶的壓力會很大,尤其如果要求他要吃光光。我有個小撇步是可以給寶寶一個很大的盤子,上面放很少的菜,然後孩子會開始挑他喜歡的東西吃,一面挑一面吃,到最後他會有成就感地吃光光。而且用這個方法,可以很容易測試出寶寶對食物種類的好惡。對於孩子不喜歡嬰兒副食品的食物,可以想辦法把它打爛,藏在其他食物裡面,讓他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或者盡量尋找可替代品。例如他不喜歡吃青菜,就可找水果替代,沒有必要非吃哪個東西不可。另外等他心情好的時候,再讓他再試試,如果孩子不喜歡某樣食物,等哪一天他玩得很 High 時,也許突然間就覺得這東西沒那麼討厭。反正不要心急,一般孩子從不喜歡到喜歡,大概要試三十次以上。有專家研究是,爸媽如果吃東西很開心,孩子就會覺得吃東西很開心,基本上吃飯時不要太嚴肅,這真的比你在準備食物時的各種巧思來得重要。總而言之,吃飯的心情要輕鬆愉快,準備副食品的量沒吃完也沒關係,絕對不要強迫餵食,一定要讓孩子享受吃東西的樂趣。
楊俊毓也提到,酒精具有血管擴張及增加血管中血液量功能,在飲用薑母鴨補湯後會造成受試者短暫性的頭暈,所以建議喝完薑母鴨補湯後須休息一段時間以避免跌倒的風險,也經實測後發現,在飲用500c.c.薑母鴨補湯後,需要休息40分鐘後呼氣酒精濃度才可降至交通法規中酒駕標準值0.15以下。
楊俊毓提供民眾冬令進補三原則,包含「多料寶寶粥少湯」,可以多吃食材,適量飲用補湯。「餐後休息」,進補後應充分休息,避免跌倒。「酒不上路」,若補湯有酒,由於個人代謝速度不同,研究中均為健康的受試者,因此提醒民眾,吃完含酒寶寶副食品補湯後,應避免駕駛交通工具。
我是36週生就生下雙胞胎寶貝,所以醫生建議我5個月後再給寶寶開始吃嬰兒副食品,一般寶寶手冊上都有寫4個月-6個月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所以請媽咪們要根據自己寶寶的狀況或者詢問醫生來決定甚麼時候開始吃。至於什麼時候開葷,我是7個月才讓寶寶開始吃肉,同樣的請根據自己寶寶的狀況或者詢問醫生來決定甚麼時候開始吃。我分享的每道食譜有主食類、各式蔬果,掌握住少量多樣化、隨時變化與調整食材的原則,我算是蠻敢讓寶寶嘗試食材的媽媽,因為少量多樣化,隨時變化或調整食材、讓寶寶嘗試,多方攝取各種營養,我想這樣或多或少能夠讓寶寶多一點健康,多一點抵抗力吧!開葷後,就會搭配肉類。只要是寶寶吃過的,我就會列入舊朋友名單,我去超市或傳統市場,買到什麼才就做什麼樣的冰磚料理,沒有說一定要買到什麼食材不可,當舊朋友名單一多就會看起來好像很多的樣子,其實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有辦法這樣做。